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全文翻译和重点字词解释

临川有优生活装修排行榜-临川西装定制哪家好点

一、导入

古人说: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。”这句千古名言,一语道破了“活到老,学到老”的真谛。它告诉我们,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、终生学习,才能与时俱进,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。反之,如果你不进行学习,不接受教育,哪怕你是一个神童、一个天才,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,销蚀成一个庸才、甚至蠢材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——《伤仲永》里的主人公方仲永,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。

二、检查预习

1、检查预习一:指名朗读,师生共同指正。

2、检查预习二:由学生提出,师生共同指正。学生齐声朗读。

可能出现的句子停顿[根据需要投影]:

1、仲永/生五年 2、借旁近/与之,即/书诗四句,并/自为其名

3、其诗/以养父母、收族为意 4、自是/指物做诗/立就,其文理/皆有/可观者

5、传/一乡秀才/观之 6、日扳仲永/环谒于邑人

7、余闻之也/久 8、其/受之天也,贤于材人/远矣

请一位朗读比较好的学生范读一遍课文,教师随时指正。

全班齐读全文。

三、作者作品简介

问:这是王安石的作品。哪位同学了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,来给大家谈谈?

(学生讲述)

[投影]

王安石:字介甫,号半山,江西临川人,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。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。 本文选自〈〈临川先生文集〉〉

四、题解

本文是一篇随笔。

[投影]:随笔,即随手笔录,不拘一格。是散文的一种。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。短小活泼,意境隽永。

问:谁能说说题目“伤仲永”的“伤”是什么意思?

明确:哀伤,叹息。表达了作者的感情。

五、自读课文,掌握大意

问: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?由学生带着问题,自由朗读课文一遍。

(一)、学生自由诵读。

(二)、学生自读课文。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、参考老师补充注释(可四人小组探讨),掌握大意。

教师补充课文注释[幻灯投影]

(1)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

1、“即书诗四句”书:名词活用为动词,写。

2、“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”日:名词活用为状语,每天。

3、“邑人奇之”奇:形容词活用为动词,对……感到惊奇。

4、“稍稍宾客其父”宾客:名词活用为动词,把……当宾客招待。

5、“父利其然也”利:名词活用为动词,认为有利。

(2)理解几个词语

1、“养父母”养:赡养。 2、“传一乡秀才观之”一乡:全乡。

3、“或以钱币乞之”或:有的人。 4、邑人:同县的人

5、“从先人还家”从:跟从。 6、“前时之闻”:以前听到的名声。

7、“卒之为众人”卒:最终。众:普通。

8、“如此之贤也”贤:(有)才能。

9、“且为众人”且:尚且。 10、“固众人”固:本来。

(3)理解下列句式

1、“不使学”省略句,省略了宾语,即“不使(之)学”:不让(仲永)学习。

2、“还自扬州”倒装句,正确的语序是“自扬州还”: 从扬州回家。

3、“受之天也”省略句,省略了介词,即“受之(于)天”: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。

(学生质疑,教师点拨。)

(三)检测自读效果。四个大组口答竞赛。(要求学生合上书本)

[幻灯](1)朗读下列句子,要求读准句中的停顿

1、借旁近与之,即书诗四句,并自为其名

2、其诗以养父母、收族为意

3、自是指物做诗立就,其文理皆有可观者

4、其受之天也,贤于材人远矣

(2)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

1、父异焉 5、环谒于邑人

2、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6、泯然众人矣

3、稍稍宾客其父 7、贤于材人远矣

4、或以钱币乞之 8、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

(四)翻译课文。要求一人一句,注意词义正确

(五)初步感知课文: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后,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“哀叹”仲永了吗?(学生回答)

一、检查预习,整体把握文章内容

[投影]

1、方仲永的天资过人,表现在哪里?在课文中找出原句。

2、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?

3、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“泯然众人”,原因是什么?用原句回答。你还有什么新的、独到的见解吗?

4、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?

明确:

1、“忽啼求之”;“即书诗四句”;“指物作诗立就,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”。

2、 第一阶段:幼时天资过人

第二阶段: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

第三阶段: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

3、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,原因是其父“不使学”;从道理上来说,原因是“其受于人者不至”。

4、天资好的人,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,尚且变成普通的人,那些天资平常的人,如不接受教育,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。

二、揣摩语言

[讲述]文言文一般都很简洁,本文语言尤为精练。文章前两段叙述方仲永由“指物作诗立就”的神童到“泯然众人”的过程及原因,仅用了158个字,没有一句废话,每一句甚至每个字都有其丰富的表现力。

[例]

1、“世隶耕”:三字交代了身份、家世,是对“未尝识书具”“不使学”的必要铺垫,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,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。

2、“啼”:一个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。

学生讨论,自由发表意见。

明确:

1、“忽”“即”“立”:三个副词,使一个天资非凡、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。

2、“奇之”“宾客其父”“乞之”:三言两语就从旁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。

3、“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”: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、愚昧无知的形象。

4、“不使学”:三字看似平淡,却也点明了仲永终未成大器的原因。

5、第二段叙事:仅以一“见”一“闻”一“问”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。

6、结尾议论:言简意深,说理严谨。

(以上,由教师摘要启发讲解。)

三、质疑探究

[投影]

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,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?说说你的依据。再想想: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?

明确:方仲永才能出露时的幼时阶段详写;理由略;详写这一阶段,意在说明一方面“仲永之通悟”确实是“受之天”,有先天的因素;另一方面,正是在这个时期,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,即“父利其然也,……,不使学”。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,来说明“受之人”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。

四、体验与反思

[投影]

你怎样认识“受之天”与“受之人”的关系,即“人的天资”与“后天教育”的关系?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,读了文章后,有什么感受和启发?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,读了文章后,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?(学生自由发言)

五、教师小结

本文寓理于事,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,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。

由此看来,人的成长,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。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,不学习,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。我们这样的普通人,就更要努力学习,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。老师赠送你们一条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:“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”,希望你们珍惜读书机会,好好学习,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、对社会有用的人。

15、孙 权 劝 学

资治通

一、导入

1、以一段小故事作引,带出“吴下阿蒙”和“刮目相待”两个成语,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——该段文字。吸引学生注意力,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。

同学们,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,我来说一段话,要求是你们用心听,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。

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,这人特别不爱学习,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,被同学戏称为“鼻涕虫”。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,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。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。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。多年后工作了,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。大家很久没见面,个个都觉得特别新鲜兴奋,大家聊得特别高兴。这时候有人高喊:快看!我们一瞧,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,车门一开,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,戴着眼镜,特潇洒一“款哥”。所有女同学都“哇”了一声,纷纷议论这帅哥是谁呀,这时候一同学说了:“他就是当年那个‘鼻涕虫’啊!人家上了高中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,特刻苦努力,后来考上了一名牌大学。人家现在已非‘吴下阿蒙’,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!”所有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,因为实在没办法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。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:“唉,真是士别三日,当刮目相看啊……”

好,这段话就讲到这里,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?(如示)对了,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,大家知道是什么吗?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
2、简介《资治通鉴》及作者司马光(课件显示,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)

资治通鉴,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,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。

司马光,字君实,北宋政治家,史学家

二、整体感知

1、听配乐范读,整体感知全文。

2、对照注释,自读理清课文情节。(显示问题,允许讨论)

(1)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? (劝学)

(2)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? (辞学——就学)

(3)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? (通过吕蒙与鲁肃的“议论”来表现)

(4)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,有何举动? (大惊——结友)

(板书)

孙权 劝学

吕蒙 辞学——就学

鲁肃 大惊——结友

3、请学生看课件显示分角色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(一组一个同学,由同学推选,一个复旁白部分,一个复述孙权的话,一个复述吕蒙的话,一个复述鲁肃的话)

4、课件显示重要字词,疏导理解。

三、品味语言

1、思考:课文以什么方式展开故事情节?(人物对话)

2、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,模拟人物的语气进行对话,讨论孙权究竟为什么要说这些话,该以什么神态、语气说。

3、请三个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,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,语速,读出什么情感来,以符合人物身份,能达到规劝目的,谈完试读。(课件显示三句话)

①“不可不学!”写出了怎样的口气?表现了怎样的心理?

用双重否定的形式,语气坚决,不容推辞,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,同时又可见关心、厚望。

②“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?”表达了怎样的心态?

“邪”表示反问语气,译为“吗”联系句意,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。

③“卿言多劳,孰若孤?孤常读书,自以为大有所益。”这样说有何作用?

现身说法,鼓励吕蒙求学,可谓语重心长,言辞恳切。

说明:这番劝言,表现出孙权的善劝。既有严格的要求,又有殷切的期望,既责备吕蒙的不争、无志,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,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。

4、播放录音范读,学生跟读

5、孙权劝学,语重心长,循循善诱。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,效果如何?(全班分成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,看谁的语气语调揣摩得更准。)

①“卿今者才略,非复吴下阿蒙!”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?说明了什么?

十分惊奇的神态,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,使鲁肃既吃惊,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。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“学”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。

②“大兄何见事之晚乎!”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?

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。

7、思考:孙、蒙对话与蒙、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?

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,显得郑重亲切,表明了君臣的关系;蒙、肃皆为同僚,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。

八、板书设计

不可不学(必要性)

孙权: 劝学 涉猎、见往事(方法,目的)

孤常读书(现身说法)

吕蒙: 辞学——就学

论议 轻松调侃

鲁肃: 大惊——结友

5.木兰诗

问:中国(古今中外)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?

参考备案:穆桂英、刘胡兰、秋瑾、、撒切尔夫人、

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。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,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。与《孔雀东南飞》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“双璧”。

四、教师范读,学生齐读,之后正字正音。

五、情节借助注释逐句理解,理清故事

①停机叹息,代父从军

②准备出征,奔赴战场

③征战沙场,凯旋回朝

④建功受封,还朝辞官

⑤解甲还乡,亲人团聚

⑥双兔难辩,隐喻作结

六、千百年来,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,木兰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,体会并交流木兰有哪些美好品德?

勤劳善良,坚毅勇敢,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,英勇善战,建立功勋。竭尽爱国之忠心,又不慕高官厚禄,这正是千百年来传奇故事历久不衰的原因。

3.“将军百战,壮士十年归”是说将军都战,壮士都归家了吗?如果不是,该如何理解?诗中还有哪些句子要互相交错着来理解?

《夸父逐日》

3、出示需重点讲解的词句。

逐走:竞跑,赛跑。 欲得饮:想要。

饮于河:黄河。 大泽:大湖。 邓林:桃林。

1、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一人物?

(对夸父这个人物,学生会有分歧,可能有学生认为夸父是不自量力,教师对此也不要断然否定,应该保护学生争论问题的积极性。可以从神话故事的特点方面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理解夸父的行为,从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,巨大的气魄。)

《两小儿辩日》

3、出示需重点讲解的词句。

孔子东游 问其故

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及日中则如盘盂

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

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

4、指名进行全文翻译,师生共同点评,纠正错误。

(课文比较简短,且学生小学时学过,容易理解,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工具书疏通课文。这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,也能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兴趣。)

四、演读课文,了解内容

三位学生,一人演孔子,另两人演小儿。孔子的话可由学生自由发挥,符合文义即可。

(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初一的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望,可以给他们一个舞台,让他们尽情地发挥才情。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。)

五、探究课文,理解内涵

1、全班讨论:对两小儿所持看法,你同意哪一种?为什么?

(学生对此是很感兴趣的,可以让他们积极发表看法,不必强求他们的回答有多少科学依据,能自圆其说即可,关键要保护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。)

2、全班讨论:从两小儿的辩斗中,你有哪些启发?

(这一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,鼓励学生多角度看问题。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,积极肯定学生的见解,激活学生的思维,尤其是多元化思维。)

3、你认为学生该不该笑孔子?“孔子不能决也”一句说明了什么?

(笑与不笑,只要能说出理由即可,不必苛求,关键要保护学生深入考虑问题的积极性。但是要让学生明白知识是无穷尽的,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。)

六、课堂小结

《夸父逐日》使我们认识了一位神话英雄,《两小儿辩日》让我们领略了一场有趣的争论,这两个故事都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可贵的探索精神,我们应该发扬这

种精神,去探索大自然,创造一种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。

20、口 技

文言实词:(善、闻、欲、会、觉、欠、伸、毕、众、备、意、少、舒、名、色、股等)“厅事”、“欠伸”、“呓语”、“屏障”、“侧目”、“作作索索”、“力拉崩倒”、“齁”、“战战”、“施”、“曳”、“指”。

文言虚词(如而已、以为、但、然、虽等)

古今异义(如乳、绝等)

“妇抚儿乳”中的“乳”是动词,名作动,“喂奶”讲。

“善口技者”中的“善”是动词(原为名词),作“擅长”讲。

“不能名其一处”中的“名”是动词(原为名词),作“说出”讲。

“会宾客大宴”中“宴”是动词(原为名词),作“举行宴会”讲。(名作动,摆酒宴)

目:侧目(名作动,看)

③学生找出表时间性的词语,并引导学生们掌握它们的不同用法(结合完成课后练习四)

“一时”,同时。“忽”,“忽然”突然发生。“既而”两事相继发生。“是时”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。“少顷”、“俄而”、“未几”,在很短时间内发生。

表示突然发生:忽,忽然

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:一时

表示两事相继发生:既而

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之内发生:是时

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:俄而,少顷,未几

④古今异义词,由学生比较古今不同含义。

会:会宾客大宴(古:适逢;今:会议)

但:但闻抚尺一下(古:只;今:表转折,然而)

施:施八尺屏障(古:设置;今:设施)

是:当是时(古:代词,这;今:判断动词,是)

虽:虽人有百手(古:即使;今:虽然)

奋:奋袖出臂(古:扬起;今:兴奋)

走:几欲先走(古:逃跑,跑;今:行走)

战:两股战战(古:大腿;今:屁股)

闻: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(古:听见;今:听说)

⑤学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,比较古今的不同用法,并填上适当的量词。

一(个)人 一(张)桌 一(把)椅 一(把)扇 一(块)抚尺 两(个)儿

百千(个)人 百千(条)犬 百(只)手 百(条)舌 百(张)口

⑵思考:

①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“八尺”屏障中,道具为“一桌、一椅、一扇、一抚尺”,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?

(说明表演地狭小、道具简单,衬托表演者技艺的高超。)

②“满坐寂然,无敢哗者”一句说明了什么?

(参加宴会者无不是京城的名门望族,大富人家,可表演者一声抚尺,使“满坐寂然,无敢哗者”,暗示表演者名声之大,技艺之高无人不晓,无人不服。)

第一个场景:梦中惊醒。(夜阑人静,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。)

第二个场景:渐入梦乡。(一家人闹而复静的情景。)

“纵声”“渐拍渐止”,声音由大而小,“微闻”声音更小,是由大及小,微闻余响。

第三个场景:火起群乱。(深夜失火、救火的情景。)

⑵作者按什么顺序描摹的?描摹了哪些声音?

这一部分,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摹,请同学们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:

遥闻……既而……当是时……未几……一时……未几……忽……俄而……忽然

①第一个场景的声音从“深巷犬吠”开始.写到屋中四人的不同声音,由远及近,由小到大;

②第二个场景“夫声起”、“妇梦中咳嗽”说明一家人由醒而睡,声音变小,尤其通过“鼠倾盆器之言”来衬托屋内的安静,甚是绝妙。

③第三个场景情形急转,由“一人大呼”到“夫大呼”、“妇大呼”、“两儿齐哭”再到百千人“大呼”、“儿哭”、“犬吠”,再到各种风火声、救火声,“凡所应有,无所不有”,说明声音由少而多、杂,也越来越大.

从三个场面总体来看,声音变化的情形是:小——大——小——大,思路清楚有序,情节波澜起伏,扣人心弦,体现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艺。

⑶这三个文段中,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外,还描写了其他方面吗?如果有,请一一找出来。

三个文段都描写了听众的情绪变化,有“满坐宾客无不伸颈,侧目,微笑,默叹,以为妙绝”,“宾客意少舒,稍稍正坐”,“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,奋袖出臂,两股战战,几欲先走”这些描写是侧面烘托,在于反衬与赞美艺人技艺高超。

⑷比较第2、3、4段中听众的反应,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。

第2段中听众的反应是:“伸颈”、“侧目”说明听得入神,被深深吸引,“微笑”、“默叹”表明对表演者的赞赏,观众初入情境,尚能自持;

第3段中写“意少舒,稍稍正坐”,几个字已说明观众已渐渐融入表演情境,开始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了;

第4段写听众“无不变色离席,奋袖出臂,两股战战,几欲先走”,恨不得赶紧逃脱这场火灾,说明已完全进入到表演者创造的生活情境中,都失去了自持能力。这三处侧面描写,层层深入,生动而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。

⑴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:

妇抚儿乳 (动词,喂奶) 手有百指(名词,手指)

儿含乳啼 (名词,乳头) 不能指其一端(动词,指出)

宾客意少舒:心情;稍微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:夹杂

虽人有百手:即使 不能名其一处:说出

奋袖出臂:卷起 两股战战:大腿

几欲先走:几乎、差点儿;跑

⑵背诵全文。一、研读课文:朗读第5段、理解课文结尾一段的作用。

思考:这一段写到“抚尺一下”,“一人、一桌、一椅、一扇、一抚尺向已。”似乎与第1段相重复,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?

(再次写到道具的简单,既与第1段相呼应.更是以侧面反衬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让人恍然醒悟,原来一场出神火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人的口中,而不是借助于其他繁多的器物。)

二、揣摩语言,领会主旨。

①课文中写犬吠用“遥闻”,写鼠声用“微闻”,有什么好处?

“造闻”表远远地听到之意,营造出小巷幽深、夜黑宁静的氛围,一开始便把人们带入了

特定的生活环境中。

“微闻”是指声音轻而慢,从侧面突出房间的寂静。这两个词用得恰如其分,符合人们在生活中的听觉感受。

②课文写小儿“含乳啼”,大儿“絮絮不止”,好在哪里?

(准确传神,让人一下子就在脑海里浮现出这幅画面。)

③文中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,这些词语有何作用?

(表示突然发生的有“忽”、“忽然”;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的有“一时”;表示相继发生的有“既而”;表现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的有“是时”,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的有“俄而”、“少顷”、“未见”。这些词语运用灵活多变,准确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况下制造出的声响种类和听觉效果,表现出其技艺之高深。)

④课文第4段中写起火。救火场面,连用五个“百千”,表达效果怎样?

“百千”指多、杂,突出了火情急、火势猛的特点,也渲染出人们的紧张和慌乱。

正面:写声(由远及近、由小到大、由外而内、由少到多)

1、写表演场面

侧面:写听众神态(衬托、赞美)

正面:写声(由大及小、微闻余响)

2、写表演场面

侧面:写听众神态、心情(衬托)

去那小旅游景点好介绍 小地方旅游景点

十一去哪儿旅游最好

有如下旅游景点:

1、玉龙雪山。景点介绍:玉龙雪山为云南省丽江市境内雪山群,全长75千米,是北半球最近赤道终年积雪的山脉。玉龙雪山在纳西语中被称为欧鲁,意为银色的山岩;

2、束河古镇。景点介绍:束河古镇,纳西语称绍坞,因村后聚宝山形如堆垒之高峰,以山名村,流传变异而成,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,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,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;

3、木府。景点介绍: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,位于丽江古城狮子山下,是丽江古城文化的大观园;

4、刘公岛。景点介绍: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湾内,人文景观丰富独特,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,又有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、古炮台等甲午战争遗址;

5、崂山景区。景点介绍:崂山风景区由巨峰、流清、太清、棋盘石、仰口、北九水、华楼等9个风景游览区和沙子口、王哥庄、北宅、夏庄、惜福镇 5个风景恢复区及外缘陆海景点三部分组成。

更多关于十一去哪儿旅游最好,进入:查看更多内容

旅游去哪里好玩 好玩的旅游景点介绍

丽江、三亚、黄山等等。

1、丽江:丽江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,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、山西平遥、安徽歙县并称为“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”。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,共有12个世居民族,其中纳西族23.37万人,彝族20.14万人,傈僳族10.62万人。其中纳西族占古城区及玉龙县(即原丽江县)总人口的57.7%,并且著有“国中贵原,云中丽江。丽江旅游景点:玉龙雪山、大研古城、云杉坪、白水河、甘海子、冰塔林、束河古镇、拉海市、虎跳峡、泸沽湖、丽江木府、东巴万神园、四方街、印象丽江、玉水寨、梅里雪山、万古楼!

2、三亚:三亚市位于海南岛最南端,因三亚河(古名临川水)有三亚东西2河至此会合,成“丫”字形,故取名“三亚”,东邻陵水县,西接乐东县,北毗保亭县,南临南海及三沙市,陆地总面积1919.5公里,海域总面积6000平方公里,人口68.5万,是一个黎、苗、回、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。三亚是中国最南部的滨海旅游城市,是海南省南部的中心城市和交通通信枢纽,是中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黄金海岸线上最南端的对外贸易重要口岸。三亚古称崖州。"崖州在何外,生渡鬼门关。"唐宋两代流放到崖州的大巨就是李德裕、赵鼎、胡铨等四五十人。他们只见山遮海拦,前路已尽,这就怀疑已经走到了天的边缘,海的尽头,"天涯海角"的名称由此而来。

3、黄山:黄山,位于安徽省黄山市,地跨市内黟县、休宁县和黄山区、徽州区,面积107公里。黄山为三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。日出,奇松、怪石、云海、温泉素称黄山“五绝”,令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。黄山不仅以奇伟俏丽、灵秀多姿著称于世,还是一座资源丰富、生态完整、具有重要科学和生态环境价值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。

适合情侣出游的小众景点有哪些?

1.大理喜洲古镇

很多人知道喜洲是因为它秋天的麦浪,春天的喜洲镇则是一派田园风光。站在稻田里,望天上云卷云舒,时光在这一刻仿佛静止,只听得耳畔轻风温柔呢喃,一种淡淡的喜悦袭上心头。麦田碧绿,油菜花点缀在田野间,为大理的春天带来了无限生机。适合情侣漫步赏花拍照~

2.四川药王谷

药王谷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只在电视剧中听过,其实它是真实存在的。每到三月,这里成片的辛夷花和依山成势的福禄花先后开放,宛如瑶池仙境。花枝蔽空、花瓣覆地,宛如被一层粉红色的烟霞覆盖。春天如果看腻了油菜花和樱花,那可以来这里看一场“辛夷花海”,情侣拍照圣地。

3.武隆仙女山

以其江南独具魅力的高山草原,南国罕见的林海雪原,青幽秀美的丛林碧野景观,被誉为“南国第一牧原”和“东方瑞士”,其旖旎美艳的森林草原风光在重庆独树一帜。仙女山上较冷,紫外线较强,需做好防晒。仙女山的公路,还有草原特别适合拍照,特别是在夏天有阳光的时候,随手一拍就是大片。建议夏天去,冬天去就是座雪山。

4.舟山花鸟岛

花鸟岛岛上花草丛生,林壑秀美,终年云雾缭绕,如仙境一般。在中国的海岛里,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~被称作中国的“圣托里尼”。如此宁静避世的一座离岛,有着绝美的海滩,热情亲切的岛民,这里没有像枸杞和东极岛一样名声在外,却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特殊魅力,初识花鸟,爱上它仅需一秒。

5.四川牛背山

四川雅安市荥经县境的牛背山名气也许没那么大,但是它在青衣江边,视野开阔、云海壮丽,被誉为「中国最大的观景平台」,是绝佳的摄影圣地。登高远望,泥巴山、娘娘山、瓦屋山、峨眉山、夹金山、四姑娘山和二郎山在前,大渡河大峡谷在后,几乎天府之国的所有名山峻岭都变成了玲珑盆景。

6.内蒙古阿尔山

阿尔山位于中蒙边界的内蒙古阿尔山市,10月,秋色醉人,正是阿尔山最美的观赏季节。金色的草原、壮观的峡谷、蒸腾的温泉、清澈的天池,原生态的哈拉哈河风光,品种繁多的野生动植物,玛瑙般的天然山野果晶莹剔透,以及潺潺溪水、鹿鸣鸟歌,给每位游客呈现出一场宏大的森林、温泉、火山、草原的交响乐章。适合情侣骑马游玩,结束后还可以一起泡温泉聊天。

北京小众旅游景点推荐

北京小众旅游景点前五:法海寺、红砖美术馆、史家胡同博物馆、西什库教堂、什刹海。

1、法海寺

位于北京石景山区翠微山南麓模式口,法海寺大雄宝殿里珍藏的明代壁画,面积达236.7平方米,距今已有560多年,其艺术水平、绘制技术及保存完好度为我国明代壁画之最,有一种神秘的感觉。

2、红砖美术馆

位于北京朝阳区崔各庄乡何各庄村,这是北京最美的私人美术馆,一座现代园林式的美术馆,美术馆由红砖砌成,颇有艺术感。能拍照能看展,逛累了还能喝咖啡,非常文艺。

3、史家胡同博物馆

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门街道东四南大街。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馆,这是一个精致的院子,为两进院落。展出的都是老北京的生活物件、旧家具,这有8个展厅和一个多功能厅,用不同形式展示了史家胡同的历史文化和变迁。

4、西什库教堂

位于西什库大街33号。北京漂亮古老的教堂,始建于1703年,哥特式建筑,内部金色拱顶,汉白玉门窗,玫瑰花窗十分精致。还有乾隆亲笔题的石碑。两边是中式的亭子,晴天的时候阳光从玻璃花窗里照进来,感觉很美好。

5、什刹海

位于西城区,去什刹海上划个小船。比在闹市里面更加悠闲,白天踩脚踏船,看岸边的柳树轻扬,晚上拍照更是一绝。

北京介绍

北京,简称“京”,古称燕京、北平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、直辖市、国家中心城市、超大城市,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、文化中心、国际交往中心、科技创新中心,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。截至2020年,全市下辖16个区,总面积16410.54平方千米。

厦门必去的小众景点是哪些?

很多小伙伴都表示厦门的景点无论是不是节假日都是人挤人,只见人头不见人的场景让人感到很郁闷,没有好的旅游体验感。接下来我给大家说一下厦门必去的小众景点是哪些。

1、 顶澳仔猫街:如果你喜欢猫星人那就一定要去的一个地方就是猫街了。猫街在厦门大学西村附近,是一条100米长以猫咪为主题的小街。在这条街道上猫元素的装饰随处可见,猫咪主题的商店随处可见,还有一家猫咪博物馆,仿佛是一个猫咪的王国,是橹猫拍照的好去处。

2、 沙坡尾:谁说去厦门旅游一定要去鼓浪屿的,沙坡尾其实也是厦门旅游的好去处呢,这里虽然名气没有鼓浪屿大,但是沙坡尾是夏港的起源地之一,由于海港附近各处流沙汇聚于此,沙滩景色十分的优美。而且沙坡尾还聚集着众多有特色小资情调的小店,喜欢文艺风的朋友肯定会沦陷在这里。

3、 集美学村:集美的人文气息十分浓厚,文艺范和小清新在这随处可见,这和中国教育的奠基人之一陈嘉庚先生是离不开关系的,还有这里数十座高校组成的集美学村都是离不开关系。到了集美必须要好好看看“戴斗笠,着西装”的嘉庚建筑,而去集美大学便是最佳选择,在这里你完全可以享受到内心的宁静和浓厚的书香气息。

厦门小众旅游景点就给小伙伴们介绍到这了,不想去鼓浪屿体验人挤人的感觉,那不妨就去这几个地方逛逛吧。

插画水流-如何画好水彩插图?

书湖阴先生壁插图怎么画

书湖阴先生壁插图画法如下:

1、首先在画面的左端画出茅草屋,房子的上面有高高的大树,房子的右边有漂亮的花草植物和坚硬的石头。

2、在房子的前面画出庄稼,庄稼的右边画出水流,水流的右边画出草地,让画面丰富起来

3、在画面顶端画出高高的山,有一种山峰层叠的感觉,这样诗配画的线稿就完成了。

4、开始上色,画面顶端背景用蓝色涂,植物、大山涂上绿色,水流涂上蓝色,房子、土地用不同颜色涂,在空白的地方写上诗句,这幅简单又好看的书湖阴先生壁诗配画就完成啦。

书湖阴先生壁,作者:王安石(宋)

茅檐长扫净无苔,花木成畦手自栽。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闼送青来。

《书湖阴先生壁》翻译: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,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。花草树木成行成垄,都是主人亲手栽种。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,并且环绕着农田;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。

《书湖阴先生壁》赏析:这两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,其中第一首很著名。这一首诗用典十分精妙,读者不知典故内容,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,而诗歌的深意妙趣,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。

第一首前两句写杨家庭院之景,上句写庭院的洁净,下句写庭院的秀美。后两句写杨家周围的自然环境。本诗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和环境之美,也赞扬了湖阴先生爱勤劳、爱洁净、爱花木和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。

王安石个人简介:王安石,字介甫,号半山,封荆国公。世人又称王荆公。汉族,北宋临川盐阜岭人,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欧阳修称赞王安石“翰林风月三千首,吏部文章二百年。

老去自怜心尚在,后来谁与子争先。”传世文集有《王临川集》、《临川集拾遗》《临川先生文集》等。作品大都收集在《王临川集》。其诗文各体兼擅,词虽不多,但亦擅长,且有名作《桂枝香》等。

四大元素怎么画

插画创作离不开植物、动物、人物、静物这几大元素,它们就好比是学习写文章之前需要掌握的词语,或是学习一门外语前需要积累的单词,想要创作出一幅完整的插画,这些元素的掌握程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植物、动物、人物和静物这四大元素的绘制技巧:

一、植物的绘制

自然界中的植物千奇百怪,形态各异,但放到插画中来看,其实也不外乎几种大的基础形状。以松树为例来说,松树针叶以一点为中心,呈放射状向外发散,最终形成一个扇形轮廓,在插花中我们就可以用扇形来概括它。

所以,如果想要画出一颗惟妙惟肖的松树,我们的第一步就是从绘制扇形开始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既然是抽象的创作,就一定不能完全复制所看到的所有结构,绘制过程中必须要进行艺术加工,对常规的扇形进行改造,让它具有艺术美感,比如把扇形拉长、把尖角擦掉、用橡皮擦擦出一些缺角等都是不错的创作手法。

到了涂色的部分,也要注意插画和食物的分别,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松树叶子往往是一个色调的,葱郁的,但到了插画中,却万万不可以这样涂色,颜色需要在同一个色系中进行选择,但一定要有深浅搭配和过度,只有这样,插画才会有层次感。

画到树干的时候也是一样,也许我们参照的实物图是笔直的树干,但我们进行绘图时,却可以把树干适当画成弯曲的、婀娜的,更具艺术美感的,这样的改动会让整棵树的造型更有张力、感染力。

二、动物的绘制

动物插画算是最常见的一种题材了,运用得最广泛的地方就是绘本和儿童读物,相较于稀疏平常的实拍图,生动有趣的插画动物更能勾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,因为不管作为画面主题,还是作为辅助元素,动物插画都可以提升画面的亲和力,让读者倍感亲切。

试着想象,孩子翻开一张绘本,里面是实拍的泛着鱼鳞的鱼比较讨喜,还是色彩丰富、Q萌Q萌的插画小鱼更容易让孩子沉浸其中呢?用脚趾头想也知道,肯定是插画版完胜!(科普读物另说,跟这个不在一个讨论范围)

让我们来看看一张插画版小鱼是怎么画出来的吧:

先观察真正的鱼是什么形状的,不难发现,鱼的身体结构是中间宽、两头尖的梭形。那我们就可以开始绘制了,先在工具栏找到梭形,画一个梭形,再把它调整成自己想要的样子,可以拉的更扁,也可以拉成很圆。

然后再在这个调整过的梭形基础上,添加上眼睛、嘴巴、鱼鳍、鱼鳞等,跟梭形身体一样,这些元素也可以进行夸张和变形,只要兼顾美感就都OK。

配色方面跟植物的要求大同小异,主要也是色彩的渐变、饱和度的填充等,不过和植物不一样的地方在于,动物的眼神是精髓所在,灵动的插画眼睛一定是会说话的,所以眼珠中间一定不要忘记加深眼珠上方颜色、画上瞳孔、白色高光和一点反光,以此达到让插画栩栩如生的视觉效果。

三、人物的绘制

说到人物绘制了,这可是我目前最关心的部分啊。跟传统绘画要求结构造型严谨不同,插画表现更看重画面的个性及趣味性,人物造型方面也是一样。

先绘制一个方形,然后在方形内部切出圆形的头部轮廓(一个圆形,可以适当调整),再在圆形内部绘制出一个十字参考线,通过这个参考线,我们可以轻松确定眼睛的高度、鼻子的位置,也可以确保头部两边大致对称。

完成以上步骤之后,就可以给这个人物填上眼睛、鼻子、嘴巴等五官了。最后,通过发型的不同,这个人物既可以演化成调皮的小男孩,也可以演化成可爱的小女孩,又或者是留着口水的小婴儿......

画幼儿是这样,其实换成画成年女子、男子、老人,也是大同小异,步骤上万变不离其中,主要是通过调整头部轮廓,修改五官和发型,就可以变换出形态各异的男女老少,画美女,可以加上口红颜色、精致的发型;画职场精英,可以画上西装和眼镜;画老人,可以将头发画得稀疏,并且图上花白的颜色......

男性的形体可以用四边形作为基础,再进行调整;女性的形体相较于男性,更加妙曼,简单的四边形不足以概括女性曲线,那我们就可以在矩形轮廓内为肩部和腰部做适当的斜角裁切。

在了解和掌握了这些关于人体结构的基础概括步骤后,我们就可以在正常人的人体比例基础上,大胆加入夸张变形,去创作更多趣味性的人物形象啦!

四、静物的绘制与创意延伸

静物就是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摆设、饰品、或者是大自然中不会动的任何事物,譬如石头、房子、沙滩上的海螺等。一幅完整的插画往往少不了这些静物作为背景,所以如何将静物画好,也是至关重要的。

拿海螺来说,海螺是我们在海边常见的小玩意,它小小的,形状、颜色、花纹都不尽相同。看上去不太起眼的海螺,在插画师笔下,完全可以演变成海底一处具有奇幻风格的建筑场景。(如果想要构造一个海底生物们的故事,这将会是一个很棒的背景)

同样是先绘制出一个海螺的结构,然后添加上门窗、装饰物等,最后再涂色,最终实现奇幻场景的效果。(这一段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,大家还是看图比较直观)

希望可以给插画爱好者们提供一些帮助,最终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插画作品。

如何画好水彩插图?

作水彩、水粉画,与作其他绘画一样,都要注意方法和步骤,由整体到局部,又由局部回复到整体,使作品逐步达到深入和完善。一般要经过五个阶段,即落幅、素描稿、上色、深入刻画、调整完成。在上色顺序上,一般是从大面积的色彩或从画面主要物体开始较好,这样对于确定一幅画面的基调,保持全画大体关系的正确,是有好处的。也有的作者习惯从浅色或者像画油画那样先从深的部分开始,也各有各的长处,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人的作画习惯来决定。着色时要注意计划性,如画面上某一部分需要待底色将干未干时加色,另一部分必须待底层颜色全部干后再上别的色,这都要“成竹在胸”,一步步地进行,这对于刻画对象的不同特征,表现物体的空间感、质量感,是有很大帮助的。

水彩、水粉画的技法是比较多样的,但大致不外乎干画法和湿画法两种。所谓干画,即少用水的意思,并非不掺水而仅用颜料干擦,作画时要待前一层颜色干后再涂上第二层色,层层加叠,前一层色与第二层色有较明晰的界限,所以也有称之为多层画法。干画法落笔应力求肯定、准确,以求表现明确的形体以及各种层次和体面的转折关系。干画法应注意的是:在底色未干时不要急于覆盖,以防止底色泛上来;且颜色覆盖的次数也不宜太多,覆盖大多或颜色堆得太厚,会使色彩变灰、变腻。干画法不太受时间的限制,便于从容作画,较易掌握,对于初学者锻炼严格的造型能力是很有帮助的。但干画法不易发挥水色流动的特色,运用不好会产生干涩、生硬等弊病。

湿画法是利用水分的溶和,使两块颜色自然地互相接合的一种方法,作画时趁前笔颜色涂上还未干时,接上后笔,使笔与笔之间的衔接柔和,边缘滋润。湿画法用来表现光滑细腻的物体,画远景、物体的暗部和反光部也都比较适宜。湿画法要注意掌握水分的多少和下笔的时机,该用多少水,底色湿润到什么程度把颜色画上去合适,都要很好地研究。此外,在底色已干而尚需作湿接时,可先用清水在局部湿润后再把颜色画上去,或颜色画上后用干净的笔蘸水在色块边缘轻刷一下,也可以达到湿画法的效果。

在水粉画中,于画法以厚涂较多,湿画法以薄涂较多,而所谓厚或薄,也都是相对的,要根据特定的对象和作画的立意,灵活采用相应的表现方法。许多作者往往将干、湿两种画法交替使用,干湿并呈,厚薄有致,有些地方用较多的水分加以渲染、渗化,有些地方则以色块的覆盖或并置,从而达到画面多样的统一,使作品更趋完善。《浦江之春》就是干画与湿画结合运用的示例。

这里分别介绍几种采用干画法和湿画法完成的人物和风景作品,在处理手法上有的以块面为主地表现对象,有的则以线与面结合的方法表现对象,可供初学者作画时参考。

干画法,采用水粉厚涂的方法,表现人物面部的起伏变化,笔触明显,画面效果强烈。

湿画法,以水彩薄涂为主,颜料里水分比较多,色彩渗化流动比较明显,并以线面结合处理的方法,使画面主体更为明确。

以干画为主,水彩与水粉并用的方法,在造型和设色上采用一些装饰性的效果,以表现出对象雄浑壮丽、奇风异彩的特征。

采用水彩湿画的方法,天空、远山、水面等,都是借重色彩渗化的方法来表现的,使画中景物微妙、自然地结合在一起,达到表现出雨后渔场那种苍茫烟润的气氛。

水彩、水粉画除了以上两种主要技法之外,尚有以画面的素描稿为基础而敷以淡彩的方法。如广为流行的铅笔水彩。钢笔水彩、木炭水彩等,也是深受群众欢迎的表现形式。这种方法一般适宜于表现精细的物象,作者先用素描工具画出对象的轮廓、形体结构、黑白关系等,然后加上透明、鲜亮的大块色,使画面既严谨又活泼,从而产生特殊的美感。这类作品,由于能充分表达出对象形与色两方面的特征,而为许多作者搜集创作素材、记录生活所经常采用的方法;建筑方面的效果图、舞台美术的服装、造型、布景等设计图,也大都采用这种素描与色彩相结合的方法。在制作顺序上,一般是先画好底层的素描,然后再在上面设色,也可两者反复进行(木炭水彩,可先喷胶将木炭素描加以固定后上色,也可任其木炭粉末与水彩颜料自然融化。两种方法,各得其妙)。其中,钢笔水彩为防止墨水渗化而污脏画面,也有在水彩色涂底后再在其上施以钢笔的线条。钢笔水彩的墨水以绘图墨水为宜,除黑色外,也可参用其他颜色的墨水。

此外,在运用材料、工具以充分、完善地描绘对象方面,还有许多具体的技法可供选用:

浸纸法。即把画纸置放清水里,浸泡后取出乘湿作画的方法。这种方法容易取得色彩滋润光泽,用笔流畅的效果。由于画面色液自然地渗化,因而所描绘的物象含蓄、生动,有一种类乎在生宣纸上作画的特色。

浆彩法。即在色彩中调入或稠或稀的浆糊的一种画法,它的特点是用笔流畅,色液较厚而不渗化,并有助于更好地表现形体和运用笔触。浆彩法所绘制的作品,色彩丰富鲜丽、造型明确有力,它具有油画的某些优点而仍充分体现出水彩画的长处。

洗涤法。是指在已画过的地方经过洗涤而取得所需要的效果。这种方法也可用作修改和调整画面。大面积的洗涤可借用海绵,有的局部还可用吸水纸把洗下的色液吸除。

留空法。是指画面中留出那些空白和明亮部分的方法。其中有的采用“飞白”的方法,即在作画用笔中不经意地留出空白点;有的在上色前,在需要的部位用蜡或油画棒画出空白的点、线;有的则在画就的画面上趁颜色将于未干时,用小刀或笔杆“刮”出所需的空白,如表现树干、浪花、须发、玻璃或金属的高光等,有良好的效果。

以上这些方法的运用,只有通过实践的摸索,才能逐步达到得心应手,而产生理想的效果。

水彩、水粉画是色彩画的一种,要用色彩来塑造形象。关于色彩运用方面的知识,可参阅本书油画部分的章节,这里便从略了。

水彩和水粉画的材料工具也基本相同,两者是可以通用的,所不同的是,其颜料的成分有所区别,水彩含少量胶质,透明性较强;而水粉则含粉质较多,具有覆盖力,许多作者往往同时兼用两类颜料作画。在画水彩时,个别亮部特别是小面积的白色或淡色,也间或参用白粉(也有的习惯于留出纸的空白,或用水洗出画面亮的部分),而作水粉画时,也常常借用水彩颜料,以增强画面某些部分的透明度,特别是在描绘物像暗部色彩时,深色的水彩颜料其效果较之水粉色更佳。

作水彩、水粉画的纸张,以质坚而紧、吸水适度、不渗化的白色纸张为宜(但也有为了表现特定的内容,而采用带色的纸张作画的)。吸水太快的纸,颜色不易流畅;太光滑的纸,颜料不易附着而随水流掉。常用的水彩、水粉画纸,有粗纹、细纹的各类绘图纸、水彩画纸。作水粉画时,为了衬托出色彩的鲜亮,也有用白卡纸、白版纸作画的。各种纸的质地不同,表现的效果也有所差异,各人可根据自己作画的习惯选用。作比较大幅的画时,应事先将纸裱在画板上,以避免皱折,作起画来既能保持平整,且易于流畅地尽兴表现。

画笔,常用的有羊毫或狼毫制的扁平笔和圆笔两种,以有弹性而蓄水量大者为好。笔的大小,要以画幅大小而定,一般作画时备有不同型号的画笔三、四支就够了,另外可备勾线笔和涂大片色用的底纹笔各一支。

其它如调色盒、盛水用的水盂、画夹、画板、画架等工具,均无一定规格,可按实用的原则,自行选用。调色盒用以盛装挤出的颜料,分格陈列,颜料应以深浅和冷暖的程序安放,一般次序是:

白、柠檬黄、中铬黄、土黄、桔黄、朱红、大红、深红、玫瑰红、赭石、熟褐、橄榄绿、草绿、群青、普蓝、青莲、黑。

调色盒内附有供调颜色用的平板。在调色时,如出现过于混杂或不洁白现象时,应将调色板上遗存的颜料用水洗清,另行配置新调的颜料;如在室内制作大幅的作品时,可用瓷盆或玻璃(下贴白色的纸张)来调配颜色。

此外,有的作者作画时还借助刮刀、丝瓜筋、海绵、蜡笔等辅助性工具,以表现各种不同的艺术效果。如画面中水的闪光、细小的枝干、雪花等不易空出的地方,常用小刀刮出,效果很生动。蜡笔也用于不易空出的局部与细印,由于蜡笔的油性与水不能结合留出自然的空白,着色时便可大胆落笔,不受拘束。用海绵和丝瓜筋吸去画面上部分未干的颜色,可产生滋润和浑厚的效果。用丝瓜筋在画就的水粉颜色底层上拍打,可以产生苍劲和光影斑驳的特殊效果。当然,这类辅助性工具只能适当使用,特别初学者开始以尽量少用为宜。